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憋了一肚子火。 就在中国赛打完没两天,篮网官方微博发消息了,说裁掉了曾凡博。 从9月23号签下他到10月15号宣布裁掉,满打满算就22天。 这时间短得,就像一阵风似的。 让人无语的是,有澳洲的篮球媒体人直接点破,篮网在裁掉曾凡博仅仅一个小时后,就立马签下了一个叫格兰特·尼尔森的新前锋。 这操作,速度快的让人咋舌,也被不少人吐槽说“吃相难看”。
回想一下中国赛那两场球,就更觉得不是滋味了。 第一场在澳门,曾凡博好歹在第二节最后3分06秒上了场,一共打了10分06秒。 可你看他在场上啥情况? 跑出了空位,队友就跟没看见他似的,整场比赛连一次投篮出手都没有,最后数据统计上是零分,就一次抢断,还搭上了三次犯规。 最要命的是第四节末尾那次犯规,直接送给对手罚球,把比赛拖进了加时。 坐在场边的教练,赛后也就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要“看录像再评价”。
篮网队在其他轮换球员都上了场的情况下,愣是没让曾凡博踏进球场一步。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?
这账算得,真是门儿清啊。 说白了,签下曾凡博,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中国赛这波热度和市场关注度。 有虎扑的网友说得更直接,感觉这就是一场“精心设计的骗局”,上场那十分钟更像是“表演”,做做样子给中国球迷看。
再说回曾凡博自己,他的情况也确实艰难。 他工作室后来发了动态,透露了不少细节。 原来早在4月29号,小曾在CBA季后赛里就遭遇了严重的腰伤,腰椎左侧横突骨折。 这伤让他几乎卧床了近三个月,整个宝贵的夏天都耽误了,既错过了个人特训,也错过了一些NBA球队的试训邀请。 直到八月初,他才勉强能回到球场训练,满打满算,带着伤恢复性有球训练也就20天,就匆匆赶到布鲁克林和球队汇合了。 而且不光腰伤,他膝盖的老问题也一直没利索。
这种合同说白了,就是一张入场券,让你能参加训练营和季前赛,目标是去争那个双向合同名额。 篮网队里锋线上人多啊,有九个。 球队在重建期,肯定更愿意花时间培养那些更年轻、比如19岁的首轮新秀。 曾凡博22岁,在NBA这个环境里,既算不上有太大的年龄潜力优势,当时的状态也没展现出能立刻帮球队赢球的即战力。 进攻端缺持球,防守移动又因为伤病受影响,在高强度对抗下,三分命中率从在CBA时的40%掉到了只有28%。 短短20天的合练,主教练也不可能为他设计什么战术。
这么一看,被裁好像也不那么意外了。 这事儿不能光看结果,过程实在太让人憋屈。
这种既想赚中国市场的好处,又舍不得给中国球员实实在在机会的做法,难怪会惹怒那么多中国球迷和媒体人。
好多网友都在骂“吃相难看”。 有人说篮网就是拿曾凡博来吸流量搞宣传,根本没好好对待球员的努力。 还有媒体人气得直接建议,以后中国球员想去NBA发展,最好别考虑篮网队了。
曾凡博的团队看来也是看清了现实,他们评估后觉得,眼下对曾凡博最重要的,不是去发展联盟(长岛篮网队)继续耗着,而是彻底把身体养好,专心进行康复。 毕竟,如果去发展联盟,就算一切顺利,最多也就拿到十三万美元左右的工资。 要是回CBA,年薪怎么也能有一百万到三百万人民币。 这经济账,也得算啊。
这次被篮网裁掉,对曾凡博来说,肯定是个不小的打击。 反过来想,也许早点离开一个并不真正需要他、只是把他当“市场工具”的地方,也不是什么坏事。 至少现在,他可以安下心来找个地方好好把伤养利索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